春日融融,柳絲輕揚,光溢花香,垂柳如絲。為提高我校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活動、關注個體差異、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建立“探索·實踐·研討”相結合的探索型、學習型、討論型的教研氛圍,我校從3月中旬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了新學期教學技能比拼活動。
小學語文組
“同課” 展風采 “異構” 共成長

宋治利老師和付艷玲老師講的是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我會吃飯》,課文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吃飯”“碗”“勺子”“筷子”的含義,引導學生對“吃飯”及吃飯的餐具更深入地認識。兩位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與學生親切互動,共同交流,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知。
吳霞霞老師和姚改花老師執教的是二年級語文《找春天》,吳老師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精心制作教具,引導盲生通過觸摸教具去感受春天的不同景物,整堂課豐實有趣;姚老師在教學中積極創設情景,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積極互動,課堂氣氛輕松和諧,給學生營造了一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
“一年分四季,春夏和秋冬?!币裢@蠋熀脱﹁窭蠋熤v的是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三年級生活語文《四季》。這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四季,初步了解四季的特點。教學中,兩位教師風格迥異,尹老師以引導為主,適當啟發,讓學生通過圖片和視頻去感受四季的不同;薛老師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區分四季,知道一年四季的更替規律。
秦豆研和劉俊芳老師講的是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課《小猴子下山》。兩位教師緊緊圍繞故事情節,通過活潑的語言和有趣的表演讓學生體會小猴子因為三心二意,最終一無所獲,在授課的同時更注重德育的滲透,通過小猴子的故事延伸到我們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教育學生做事要有明確的目標,始終如一。
王紅紅老師講的是部編版四年級語文《母雞》,王老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思路清晰,講解詳細到位,繪聲繪色,循循善誘,整個課堂給人感覺如沐春風,孩子們緊跟課堂節奏,動腦思考,積極回答,課堂氣氛活躍且有序!
袁三琴老師講的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一篇課文。本課袁老師就“借箭”部分展開精彩教學,圍繞文中人物形象,引導學生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等去分析人物性格,感悟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白俊紅老師講的是六年級語文《臘八粥》一課。白老師對課文的把握十分到位,教學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通過品讀課文片段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那個年代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和期盼之情,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是一堂不可多得的好課。
初中語文組 優化特色課堂 點亮快樂特教
楊利利老師講授的是《火車的故事》,楊老師以重點字詞為導入點,為本課學習做鋪墊,教學中通過課件展示各種火車圖片,豐富了火車形象,濃厚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輕松地了解了火車的幾種類型,通過講述學生自己與火車的故事這一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整堂課推向高潮,完成教學目標。
王文霞老師執教的《變色龍》,由蜥蜴圖片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引出了本文的教學內容。在分析人物的特點時,教師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品味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性格,整堂課重難點突出,氣氛活躍,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完美呈現。
王巧娥老師的《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目標明確,正確把握教材,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課堂中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學生在課堂中能積極參與,情趣較高。
高利清老師為大家呈現的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高老師手語流暢,有親和力,教學語言簡潔易懂,課件精美。整節課教學步驟清晰,層層推進。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對學生滲透了嚴厲的父愛與慈祥的母愛出發點是一致的,讓學生懷著感恩的心把握生活的小船,實現了語文課多元的教育價值。
《老王》是楊絳先生的文章,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李彩芳老師讓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感受平凡老王身上最大的“善良”,讓學生多角度思考作者對老王心懷“愧怍”的原因及其作者自身難能可貴的覺知。這一目標制定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提升,更培養了學生擁有純真美好善良的品質。
白星星老師的公開課為《變廢為寶》,深掘教材,敢于創新,教學中,白老師聯系生活實際把詞語講解形象化,讓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同時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為學生創設表達、展示的教學環境,強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美術組 優課促成長 精彩齊綻放
王瑞瑞老師選擇一年級小朋友感興趣的《毛毛蟲》為主題,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她選擇粘貼的方式進行創作,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袁婧老師的課堂以《奇妙的電話機》為題,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內容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課堂中學生學習氛圍濃厚,講解思路明確,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發揮的創意空間。
馬文婧老師的《蝸?!方虒W過程流暢自然,環環相扣,從蝸牛的結構入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動起手來自然熟練,課堂完整而充實。
梁花花老師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太空》作為主題,課堂氣氛異?;钴S,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組練習,達到了預期效果。
張朝陽老師執教的《小海龜》,通過大量的圖片及視頻,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后指導學生創作,作品豐富多彩,達成教學目標。
雷傳華老師《手形添畫》,選題新穎,以游戲、動畫的形式進行比拼,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此次教學技能比拼活動,一方面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舞臺,大家在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另一方面,通過比拼活動給每位教師帶來了不同收獲和思考,思維的碰撞讓教師們不斷反思,共同提升。
各組活動之后,圍繞課前準備、課中展示、課后反思,結合日常教學經驗,進行了專題教研,老師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只有將發展學生能力和生活實用性相結合,從學生本位出發,才能不斷錘煉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群峰林立是姿態,競相向上是精神,我們的老師將會在教學路上永無止境的探索,攜手并進,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愿我們的教學質量芝麻開花節節高。